首页 >> 学习中心 >> 内控框架与模型

万钢:自主创新-支撑转型、引领未来

 

万钢:自主创新-支撑转型、引领未来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20110512

  全国两会期间,由于身份多重,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显得更加繁忙,参会之余,他还深入到有关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组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对我国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建议和期望。39,万钢部长在出席政协全体会议之后,陪同中央领导观看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接着,就大家普遍关心的自主创新话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自主创新战略的引领是最重要的

 

  记者:您作为我国科技行政部门的最高行政首长,观看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有何感想?

 

  万钢:看完展会以后,我最深的一个感受是,国家战略引领是最重要的。这五年,我国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它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力量推动我国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方向转型,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来创造一个创新型国家,使我们的科技能够和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融合在一起。过去我们讲科技,很多人关注的是某一个装备的开发,某一个样品的试制,而今天我们在展会上看到的,除了有最高端的装备制造业,还有芯片制造业。五年以前,我们在芯片制造方面基本上是零,经过五年的奋斗,我们在整个芯片制造产业链上已经占据了最关键的装备和工艺环节,在封装生产线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以我很有信心,再过五年,我们这个重大专项就能覆盖整个产业链。

 

  看完这个以后再到对面展区去看。我们不会忘记2003年发生的SARS(非典)疫情,那时确实给我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次我们应对禽流感、甲流应该说是从容不迫,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投入生产的。我们下至每个乡的卫生院,所有的传染病都能够及时汇总,并且能够保证预警,我们的科技真正在为老百姓服务。2007年,我们被太湖蓝藻困扰,经过治理的太湖水没再发生这类现象。按照国家发展战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们已经看到了蓝天绿地、人民健康、粮食保障和现代农业的雏形。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展的关键时刻确定的关键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措并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均将科技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突破口,中国更是如此。请问您作为科技部长是如何理解科技创新问题的?未来中国是否考虑出台更多的举措,促进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万钢:从国际上看,世界科技发展进入空前活跃的创新时代。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周期明显缩短,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低碳绿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密集出台,创新成为当今最具时代特色的发展理念。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争夺创新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近期,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明确提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实力。全球创新热潮在世界经济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升温态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发达国家施加技术贸易制裁,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和高技术出口管控已经成为常态。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在其优势技术领域加强部署,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这既为我们加强合作创造了机会,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从国内看,需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力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形成、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效需求显著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更加有力和持续的科技支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科技超前部署和引领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

 

  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贯穿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攻坚时期,要有一个大的突破。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指明了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首先,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其次,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第三,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第四,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统筹用好国际和国内科技资源。第五,进一步推进各项创新政策的落实和制定工作,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记者:“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是什么?

 

  万钢: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领域简单说有三大环节。

 

  第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当前在国际上高端竞争的焦点。我注意到,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谈到了中国的计算机、高速列车、太阳能研发,但他也强调,美国是有竞争力的。我想这种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当前要重点发展的。那么我们怎么发展这个高新产业?就是要有序规划、前瞻部署,攻克一些关键性技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形成产业链,从基础研究一直到市场应用都能取得突破。

 

  第二是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上升的空间很大,我不是说什么东西都不进口,关键是市场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很多新的市场空间我们都可以开发、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市场、产业链上的位置,使我们获得的劳动分配更加合理一些。

 

  第三是大规模增加服务业。一方面我们面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应该说我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还是比较高,怎么办?当然提高制造业是一个方向,而增加服务业的比重,既节能降耗,又能解决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以上这三块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千方百计培养、锻炼、服务科技人才

 

  记者:关于科技人才,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了;而且我们还在不断引才,我们知道,2000年您就是作为863计划电动汽车首席科学家而被引才回国的。我们怎样实现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呢?

 

  万钢:这几年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得到极度加强。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培养工程师最多的国家。怎样更好地培养、锻炼和提升这些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科研人员尤其是企业技术人员的成长需要锻炼,需要传帮带,我们今后要为年轻的科技人员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成长起来。很多人都看了电视剧《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那一段时间,很多青年人才在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逐步成长为领军人才。今天我们的航天发射场,38岁的青年人才就能当总指挥,这就是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第二,我们要重视团队建设,只有团队式的攻关,才能锻炼众多人才。比如我们的高速列车从250公里提高到380公里的速度,就是靠团队的力量完成的。科技部、铁道部共同启动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计划,集聚了25所高校、11所重点研究所、5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大整机厂、7大主要配套厂、500多家零部件厂,有68名院士、500多名教授、200多名研究员、上万名来自企业的科技人员参加,涵盖了我们所需要的车型、制动、驱动、减噪、抗震、控制系统、智能化、信息、公网传输、舒适化程度等十大关键技术。团队架构得以聚焦重大任务、培养骨干人才。第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人才强国方面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实施人才规划,它对培养青年人才、集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来完成我们的重大任务非常重要。“千人计划”的实施已使1000多海外人才回国,他们都是在国外取得卓著的科研成果及产业成果后回到祖国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

 

  对于我本人来说,我已经回国十余年了,这段时间是我人生的第二次飞跃,这期间我曾经和我的团队一起为国家的电动汽车夜以继日地共同奋斗,曾经和我学校的教授们共同勾画学校发展以及上海世博会发展蓝图。在负责科技管理工作后,我曾经跟大家说,对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从一个科技工作人员转为一个科技管理人员后,怎样更好地为科技人员服务。这次政协会上有委员疾呼,让更多的科技人员把时间用在科研项目上。我们要保证他们投入科技研发的时间和精力,要改革科技管理办法,简化管理。科技部最近推出十大措施,就是为了给科技人员减负。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会更加严峻,所以我们今天要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保证他们的研发时间,使他们能够安心地搞科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他们的贡献,也使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

 

  创新是支撑发展的骨骼,需要充足的营养

 

  记者:“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要完成这个支撑从哪里获得充足的营养呢?

 

  万钢:创新好比支撑人体的骨骼,这个骨骼要强,一在战略,二在企业,三在人才,四在服务业的发展。

 

  骨骼营养的来源在于国家的组织。我还说高铁,高铁团队的同志跟我说,超级计算机不用买了,中科院有我们就用了;开发300公里的高速列车需要风洞,之前在上海建了,我们不用再建了;振动台、噪声室这些东西也全都有了。通过国家组织的方式,把分散的科研资源集聚起来,增强科研基础能力。这就是骨骼的增强。

 

  营养的来源还在于资本市场对它的投入。我们知道,新产品要打开市场需要投入,这五年中我们的风险投资增强了约3倍,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了两万多个项目,这些企业的新产品收入超过了30%。我们和一行三会共同启动了科技金融试点,从质押贷款、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对接到科技保险等方面形成一套组合拳,这样它的营养来源就丰富了。营养更重要的来源在于市场。我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创新产品要有市场的应用,所以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我们启动了电动汽车“十城千辆”工程;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我们给私人电动汽车以补助;在整个医药领域,建立医疗器械服务,开展全民健康工程;还有太阳能并网发电、三网融合??实际上这种应用推广本身就是打开市场的必要一步,使更多的产品能够得到用户的检验。

 

  概括起来,建立我们的自主创新体系需要搞好“五个字”,即:“政、产、学、研、用”结合,加上金融、政策的支持,整个创新的骨架就立起来了。

 

 

作者:禾青

文章来源:人民网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中国总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中心A座1039室
官方网站:www.neikong.com 联系电话:010-68004176、68004186 传真:010-68004186   E-mail:cert@nei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