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非市场因素简述
2011年2月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非市场因素的简要概述,阐明了这些非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的危害性,以期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引起国有企业和国家职能机构、部门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为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消除或减弱各种制度性、体制性障碍提供一个认识角度,同时为国有企业在制定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非市场因素;国有企业;管理
一、引言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即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单一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形成了代表这一伟大历史转变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伟大理论的历史意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继续将发挥重要作用的指导意义都是无需在这赘述的。特别是在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必然将继续发挥其更大的思想武器作用。市场经济是以其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即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正当、激烈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努力增加市场占有率,而确保企业竞争行为正当性的有力保障就是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充分实施,同时,市场经济又是开放的,是说经济活动参与者是要有信心站到国际经济体系的大舞台上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市场经济的这些特征和长期的实践充分表明,只有通过市场才可以科学而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只有通过市场企业才可以实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可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即使是规模很大的国有企业,大多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与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相背离的非市场因素,有些企业甚至还非常严重。这些非市场因素的大量存在,尽管有其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更有主观利益的问题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不完善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非市场因素对国家进一步实践改革开放政策,对企业进一步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与壮大,对企业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都将造成极为不利的恶劣影响,都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基于此,对国有企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非市场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以便早日引起国有企业决策者,引起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主动、有效、灵活的措施,制定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对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壮大国有企业实力,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二、国有企业中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国有企业中非市场因素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究竟应该从哪些角度对这些非市场因素进行分析才是科学而全面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此做粗浅探讨。
(—)“人”的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的观念本该早已深入人心。在企业,人作为职业劳动者,大致可分为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二者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偏废。可实际的情形是,在这个“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环节上,一些企业对人的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学习与应用上尤其缺乏深刻的认识,致使企业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管理思路狭隘短浅,总以为是国企老大,即使不怎么管理,也能处处风平浪静,也可时时化险为夷,也会天天平平安安。没有一种职业管理者的职业感,缺乏市场就是战场的危机感;漠视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其中的一些突出表现为:一是企业的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管理人员冗杂,且职责不清,赏罚不明,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搞所谓的“平衡”。二是管理思想陈旧,管理办法落后,缺乏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市场意识。对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或缺乏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其结果必然是眼前有人不做事,将来有事无人做,进而导致企业管理效果低下,管理成本增加。三是“员工招聘走过场,员工使用走关系,员工考核走形式”。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或监督不到位,甚至形同虚设,难以或根本不能发挥监督作用。主要表现为暗箱操作多多,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在市场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以“打肿脸充胖子”,在市场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家企业可盈利,自家企业反亏损”的“老大不如老二”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必将使企业走入死胡同,走上破产毁灭之路,使职工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使国有资产蒙受巨大损失。
(二)“物”的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在本文的叙述语境下,“物”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指“机”的因素和“资源”因素。“机”的因素主要也不是指对设备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而主要是指设备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非市场因素,即主要是指设备的选择与性能,设备的招标与采购和设备的质量与价格等三个方面而言的。同时也包括与这三个方面完全对应的设备零部件及主要材料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非市场因素。市场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全部经营过程都是通过人操作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经济高效的设备实现的。可以这样说,设备是脑的外化,设备是手的延长;离开设备谈企业,一切都是痴人说梦。那么,“机”的非市场因素主要表现如何呢?在对设备的性能确认与设备选择过程中,虽然选择设备的原则很多,但主要考虑的应该是性能优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生产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主要因素,而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是由质量与价格两个因素决定的,而这两个因素的现实化主要是通过招标与采购实现的。而恰恰在招标与采购地重要环节上有大量的非市场因素存在,致使购置的设备质量不低劣,价格昂贵,导致企业的生产工艺无法控制,设备事故频发;致使质量指标波动巨大,导致销售环节不畅,生产成本增加;甚至导致企业不得不停产,不得不走向资不抵债的倒闭境地。
“资源”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是通过非法侵吞、占有、掠夺、私分国有企业掌控的大量资源、能源等实现的,常常是导致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流失的黑色通道。如在企业的合并、重组、转产、倒闭等等经济活动,常是“资源”的非市场因素活动猖獗的温床。另外,监督部门的监督不到位,也导致失职、渎职、贪污、腐败等现象滋生,把手中的权力作为非市场经济因素的“保护伞和后盾”,结果使大量资源不能发挥作用。另外,把企业的资源情况随意泄露给“朋友”,也导致大量的资源被盗。
(三)“权”的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在国企,指挥企业运作的,处处都体现着“权”的巨大无比的力量。按理说,行使权力的人是被监督的,也是有考核的。按理说,他们是该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去认真组织落实的。可事实上呢,一些管理者立项时头脑膨胀,计划时好高骛远;有些管理者招标时暗箱操作,生产时违章指挥;有些管理者采购时劣质高价,销售时缺斤短两,甚至压质压价,等等。到处都感受到“权力”的法力无边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是好的,或基本好的,但很多时候,却常常感受到的是受制于极少数不怎么好或很不好的企业管理者。如果企业中的这种“权”力被盗用的现象长时期得不到纠正,不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就是建立了,也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市场优化资源的作用,甚至把企业弄得精疲力竭、伤痕累累,管理一上片混乱,质量上缺陷多多,进度上大量滞后,生产长期完不成任务,而安全事故却频频发生,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连年亏损。
(四)“环境”的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环境”因素,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在这里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所在的属地范围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如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必须建在比较偏远的山区。这些企业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往往就会与地方的利益发生矛盾。这是客观的,也是正常的,由此发生的协调费用也是难免的,无可非议的;但关键是,如果协调费用到了“伤害一个树,偿还一片林”的程度,就有点莫名其妙了,长期下去必然把企业搞垮不可,最终对地方也是弊大于利,害人害己。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企业与地方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既有企业对企业的也有企业对地方政府的,还有企业对某些个人的;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关系,大部分是正常的,对企业也是有利的,但也有一些关系是非正常的,是属于那种“在人屋檐下,岂敢不低头”的。其结果往往也是“伤害一个树,要还一片林”。如有些工程项目,尽管企业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施工队说怎么干就这么干的事”还是偶尔发生,而且还非他干不可,典型的霸道行为。这样的工程项目还能指望企业按相关的规定去做吗?市场因素是指由于某些物资、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企业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给企业带来的各个非市场因素表现,如好货贱卖,次货贵买;又如嘴上说是借,实际上从来不还;或借去一匹马,还回一头驴,等等。总之,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给企业带很多自然地、社会的、市场的非市场因素,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举步维艰。
(五)“制度”的非市场因素的主要表现
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较为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凡是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都必须在有关市场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运作。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以改革开放为主的一系列正确政策指导下经过了三十多年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其中也不乏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与争论、甚至反复,总的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处于初步确立初级阶段,与搞了数百年,相对成熟、完善、发达的西方国家经济相比,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上,在对个别企业的引导上,在对企业诚信服务的约束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是必须要跨越的,而且跨越的越早、越快、越彻底越好。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差距,使很多非市场因素有机可乘,严重地阻碍着企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
三、结束语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仍将继续处于转型期,从世界整体经济状况看,能否全面走出低谷,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影响,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总体来说还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必须把经济的发展转移到更加注重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消除企业的各种非市场因素上来。这就要求必须把建立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各项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消除各种非市场因素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对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非市场因素的约束、管理力度,增强市场经济的灵活度、纯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全面加快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步伐,才能全面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快、更好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中国社会。
作者:姜艳美
作者单位:河北矿业石人沟铁矿